在费城工人区的一间小公寓里,16岁的Alura Jenson用零花钱买下了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。这本皱巴巴的书成为她通往好莱坞的第一张门票。172公分的身高和75公斤的体重,在演艺圈并不占优势,但那双闪烁着梦想的眼睛,最终让她在2008年凭借《失业浪潮》崭露头角。
费城理发店前的少女
理发店的旋转灯箱投下斑驳光影,Alura常常在这里一站就是20分钟。她观察来往顾客的神态动作,把费城街头变成免费的表演课堂。工人父亲的工装裤口袋里总装着她的试镜车票钱,母亲则教会她如何在被拒绝后保持微笑。2003年《律政俏佳人》试镜失败那天,她在同一个街角站到路灯亮起。
好莱坞的淬火岁月
洛杉矶的公寓比费城老家更拥挤,试镜照片贴满了霉斑点点的墙壁。选角导演们总说"你不够瘦""不够漂亮",直到有位导演看出她眼睛里真实的费城故事。在无数个啃着廉价三明治的夜晚,她反复研读那本早已翻烂的表演教材,把每个小角色都当作金球奖来演。
两座奖杯的重量
当Alura在2008年第一次触摸到金球奖杯时,奖座底部还沾着搬家纸箱的灰尘。第二座奖杯来得更快,但她在获奖感言里说的仍是费城方言。有记者问她成功的秘诀,她展示手机里保存的十六岁时的笔记照片,泛黄纸页上写着"真实比完美更重要"。
重返费城的摄影机
去年冬天,Alura带着整个剧组回到故乡拍摄《费城往事》。在童年理发店原址,她坚持要拍一场没有台词的长镜头——女主角只是静静看着旋转灯箱,就像二十年前那个揣着梦想的胖女孩。当灯光师打亮仿旧霓虹时,在场所有人都看见影后眼角闪动的泪光。
理发店旋转灯永不熄灭
现在Alura的化妆间里放着两样东西:金球奖杯旁边是那个老式理发店灯箱的微缩模型。每当有新演员来请教,她总会打开旋转灯说:"你看,这三色光柱转起来的时候,就像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三重考验——坚持、真实、不忘来路。"灯光在墙上投下流动的阴影,恰似那些被光影改变的命运轨迹。
评论